中文

金果源黄治刚:低调与冒险,“中国果业风云人物”的双面人生

2018.10.07

文章来源|重庆文理学院校友会


“2018中国果业年度人物”颁奖词:他们启航于改革伊始的春风中,发扬果业人艰苦创业的精神,续写着行业传奇;他们是砥砺前行的开拓者,以探路者的智慧、实践家的雄才,引领着果业发展的风向。今天,致敬他们的坚韧与信念,情怀与担当。正是他们的汗水与奉献,在中国经济的腾飞过程中写下了属于果业人的浓墨重彩。

——引言


三千年江州府,八百年重庆城。长江与嘉陵江交汇,自西向东,流过高山平野,最终汇入大海与世界。


处在江湖中的重庆从不缺乏传奇,近年来更是攀升为“网红”城市,四面八方的人潮纷纷涌向这座城市。


然而,传奇之外,仍有人守着一份低调,远离喧嚣,脚踏实地地耕耘着一份数十年的事业。比如黄治刚,金果源董事长。他几乎从未出现在媒体的视线中,也不在互联网浪潮中博取眼球,22年来始终经营着水果生意;但为了深耕市场,他又敢为人先,勇闯泰国市场,成为泰国龙眼最大出口商。

01

9月27日,刚刚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,黄治刚被评为2018中国果业风云人物。该奖项是中国果业个人最高成就奖,由中国果协组织评选,每年全国只选5位。同时,金果源泰国龙眼被评为2018龙眼品类最具影响力品牌。


就连这样的殊荣,黄治刚也因事没去长沙参加颁奖晚会,而委托其兄、公司总经理艾中华代领。


低调与冒险,这是黄治刚的双面人生,也是金果源的经营之道。


02

 从三尺讲台到水果批发市场

黄治刚的第一次冒险,要从22年前说起。


1996年的一个清晨,重庆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人声鼎沸。黄治刚和母亲黄正权穿梭在一个个水果批发摊贩之间,那个曾经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的人,此刻正为了鸡零狗碎的交易价格费尽唇舌。


彼时,黄正权的水果摊已经营了14年,生意越做越大,店铺也不断增加。为了帮母亲分忧,黄治刚辞去教师公职,卖起了水果。


虽然母亲已经做了十余年的水果生意,但对黄治刚而言,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。什么季节买什么水果?水果怎么选?如何谈价钱?批发回去又怎么卖?所有的问题都没有教科书模板可以为他解答,全凭自己眼观六路、耳听八方。


对于经商,黄治刚似乎有一种天赋,他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,没多久便摸到了门路。更重要的是,还嗅到了更大的商机——进口水果市场。


“当时,国内水果市场竞争激烈,谁进的货多,谁就有话语权,价格战一点也不输现在的互联网企业。”遥想当年,黄治刚历历在目,“但那时做国外进口水果生意的批发商却很少。”


因此,为了选择一个更好的生存下去的门路,2000年左右,黄治刚和母亲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:走出重庆,转战进口水果市场,正式进入水果批发领域。


做这样的决定,无异于让金果源归零,从头再来。但黄治刚对一切充满刺激性和挑战性的冒险着迷,他把这一次调整,看做金果源的重生。


要打开一片新市场并站稳脚跟,绝非易事。


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是黄治刚在他母亲黄正权的带领下,走出重庆的第一站。那时他还不知道,这里将会成为未来金果源的重要营地之一。


最初,黄正权只是从江南水果批发市场把泰国和越南的龙眼、山竹这两种水果运到西南市场售卖。“尽管货量少,但单价高,试了一年,发现营业额竟然有几百万。”算完这笔账,母子俩愈发坚定要走进口水果这条路。


随后,金果源又在成都、昆明和贵阳等地建立了10余个批发分销点。因为信誉好,又成为麦德龙超市内好几种水果的独家供应商。


一切从泰国出发

黄治刚的第二次冒险,是从泰国出发。


那时,进口水果很畅销,在国内属于卖方市场。有一次,黄治刚向上一级批发商订购了一批龙眼,但随后行情看涨,上一级批发商因此以各种理由拒绝发货,坐地起价。迫于无奈,黄治刚不得不加价买入。


为了摆脱困境,这一次,黄治刚决定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

分析当时的进口水果市场,黄治刚总结出两类产品趋势:一是来自欧美市场的水果,比如车厘子,这类货价格高、利润高,但销量小;另一类是产自东南亚的热带水果,比如龙眼,这类货价格稍低、销量却大,且70%的货来自泰国。因此,泰国成了黄治刚走出国门的第一站。


2007年11月,黄治刚和母亲前往泰国采购龙眼。为了获得第一手果园资源,两人辗转泰国多地,最终选定了泰国东部的庄他武里。那时清迈已挤满了港台采购商,想切入已被对接的果园几乎不可能,而庄他武里正待开发。


当时业内通用“被动采购”,即采购商坐等果农把水果送上门来。而金果源则采用“包园”模式,直接进入果园,预判果树的收成,据此先向果农支付订金,再合同约定“包园”收购价,即等果子熟后,不论果园产出多少,全归金果源。


“包园”模式的创新,让金果源迅速在泰国果农中打开市场。但风险相伴而来。一方面,“包园”让果农毫无压力,难以激发果农的积极性;另一方面,金果源也无法掌控水果的品质和数量。事实也证明,当年这些果园的收成不论数量还是质量较往年都大打折扣。


对此,黄治刚决定调整采购模式,将“包园”改为“包斤”,即以合同形式订下一斤龙眼的价格,收货时按照金果源的标准筛选果子,最终按实际采购量付款。


更重要的环节在于,金果源还直接从种植环节入手。金果源开创性地为每家果园配备了种植技术人员,辅导果农按时进行种植的每一道程序,并为果农培训最新的种植技巧。


起初,果农拒绝这项服务。以疏果为例,当技术人员告诉果农,为了让果树优先供给一部分优质果子的营养,需要人为去除一些多余的小果时,果农们无法理解,坚决不答应。技术人员只能先说服一部分充分相信金果源的果农,将他们的果园作为试验田。几季收成后,事实说明,遵循金果源的指导收成更好。那些后进的果农这才跟上。


真正让金果源在泰国市场站稳脚跟的一场“战役”,则是2008年的那场水灾。当时,还没等到龙眼采摘季节,泰国遭遇了一场特大水灾,龙眼全烂在了枝头,果农们颗粒无收,大多数采购商也纷纷违约撤资。


在此紧要关头,金果源则依照合同行事,收下原本签下的所有果园的龙眼。“做企业,不能只看眼前得失。”比起经营企业,黄治刚更注重诚信。尽管这场水灾让金果源亏损了600多万元,却在泰国市场上赢得了口碑,进一步巩固了与当地果农的合作。此后,每年都有大批果农主动找到黄治刚,寻求合作。


通过对种植技术的研究,以及诚信合作,金果源牢牢控制了产品品质,不仅打造了产品持续供应能力,更开辟了一条比全产业链轻、比单纯采购又略重的路径。


至今,与金果源签约的果园已达2480个,金果源已成为泰国最大的龙眼出口商,其龙眼进口到国内,销量占国内龙眼市场20%以上的份额。其中,“大海”和“中华龙”品牌的龙眼产量达8000万公斤,销量居全球第一。


“农业讲究精耕细作,急不得。前期打好基础,一切都是水道渠成。”这是二十多年来,黄治刚与水果、果农打交道,悟出来的朴素的经商之道。


只做一件事又何妨

1982年成立至今,泰国龙眼始终是金果源的拳头产品。从源头直采到精耕种植,再到科研投入,黄治刚也将全部心思都扑在了龙眼上。


这种坚持,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。如今,72岁的黄正权依然活跃在广州江南水果市场。一大早就在市场上走一圈,大致了解当天的水果供求状况,然后拍板确定自家公司所经营果品的批发价格。


这种坚持,也源于金果源的文化理念——爱、专注、简单。这也是黄治刚时常挂在嘴边的三个词。


当下,我们时常看到媒体赞扬很多大企业的员工福利充满人性关怀。比起大肆宣扬,黄治刚更乐意做大爱无声的那一个。


早在10多年前,金果源的员工福利就远远领先于同行。比如,员工免伙食费、精装修员工宿舍、节假日发放长辈慰问金等,更是重庆市水果行业第一家为员工买社保的企业。


金果源整个公司的员工忠诚度极高,员工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其中,十年以上的员工占了绝大部分。


江俊是2003年左右进入金果源公司,从一名货车司机干起,如今已成为金果源昆明分部的总经理,被称为“云南王”。“刚进入云南市场时,一片混乱。批发市场抢的不仅是速度,更是时间。”2005年,江俊被派往昆明,在“蛮荒之地”为金果源打下了一片天地。


从搬运工到管理层,再到董事长黄治刚,每个人的这份简单都源于对产品品质的专注。


近年来,金果源还同中科院植物所合作,花大笔资金投入研发保鲜技术,告技术革新和设备领先占据了竞争的绝对优势。2015年初,金果源耗资2000多万元在庄他武里修建的水果加工厂正式启用。2017年下半年,金果源投入了世界上首条龙眼自动化分检线,并且开始试产精品小盒装龙眼,受到市场热捧。


专注品质,传递新鲜。正是这些举措,有效保障了金果源出品的龙眼超过美国食品安全标准,为金果源面向全球市场埋下了伏笔。


对于国内传统批发业务,黄治刚也在积极布局转型升级。金果源在重庆总部,刚刚和江津珞璜综合保税港区签约,投资建设进出口水果园区,搭上“一带一路”快速发展的高铁。


回过头来看,当初为何只有金果源在众多水果商贩中脱颖而出?如今众多大佬入局为何又无法撼动金果源的地位?归根结底,都是源于金果源对果品和人品的坚持。


复盘黄治刚的22年经商之路,不难发现,他继承了母亲的商业基因——努力比别人多想一步,大胆比别人多走一步。同时,他也在诠释着自己的商业法则——低调做人,冒险前行。